发布时间:2024-07-29 来源:麒麟区民宗局 浏览:3486
近年来,麒麟区坚持将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创新“1245”模式,推动民族宗教工作向“管得住”“管得好”转变,持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基层治理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
一个中心管调度,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统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度指挥中心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双向互通、无缝对接,实现警务、非警务“两大中心”协调联动、互为补充。在处置民族宗教事务方面通过“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调度中心的非警务调度处置,一条是公安系统的警务类调度处置,大幅提升了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治理水平。
两个平台建体系,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联管。调度中心采用“同模块双平台”并轨运行模式,建立“幸福麒麟”平台和“综治9+X”平台。平台横向联通77个区直部门,纵向贯通14个镇(街道)、134个村(社区)分中心及4127名专责网格员,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三级网格体系。将民族宗教事务作为入网正面清单61项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民族宗教工作的15项具体清单任务,让网格员知道“管什么、做什么、报什么、怎么报”,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网格化管理。
四个渠道汇信息,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共管。一是网格员、群众自下而上报;二是12345热线、上级部门自上而下令;三是“110”“智慧城管”同级推;四是领导干部下访恳谈。通过四个渠道收集信息,把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有机融入基层治理,对上报中心的民族宗教方面信息线索,建立转办清单、销号清单,实现“调度中心转办线索、民宗部门线下处置、职能部门配合处置、处置情况报中心销号”的闭环管理,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矛盾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发现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五项机制强规范,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常管。围绕研判指令、跟踪督办、处置回复、考核问效四个维度,健全完善了“内部管理、人员轮驻、精准调度、吹哨报到、督办考核”五项机制,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配合有力、调处有效的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有效化解民族宗教事务治理难题,实现小矛盾在基层处置,大难题部门联动处置,维护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