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部门信息

麒麟村医父子:择一事终一生 岁月不改为民心

发布时间:2023-01-04  来源:麒麟区卫健局  浏览:6607

陆顺安、陆艳刚父子,是麒麟区三宝街道张家营村委会和兴龙村委会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他们扎根农村,把服务家乡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永恒的职业追求,他们坚守在卫生健康工作一线,群众哪里需要,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那份为群众健康着想的心,数十年不曾改变。


少年从医,矢志不渝


陆顺安的父亲陆荣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赤脚医生,也是麒麟区三宝街道张家营村委会早年间村里唯一的医生。父亲去世后,21岁的陆顺安看到村里缺医少药的现状,毅然接过父亲的衣钵,承担起整个张家营村卫生健康工作重任。


1991年,陆顺安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个月工资才100多元,村卫生所就是一间60平方米的瓦房。出急诊的时候,一个药箱、一支手电、一辆自行车,陪伴着陆顺安风里来雨里去许多个年头。


无论工作条件怎样艰苦,都没能磨灭陆顺安为民服务的热情。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陆顺安一面努力学习,一面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级各类中西医教育培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进步。“为了练好医术,我四处求学,一有时间就抱着书苦读,还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边学边干,总算干出点成绩。”陆顺安笑着说。黄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年努力学习,陆顺安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并担任三宝街道张家营村委会卫生所所长,从此以后,陆顺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妙手仁心,履责于行


为了解决就诊条件简陋的问题,多年来,陆顺安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筹资25万元,新建输液大厅、治疗室、中医理疗室共125平方米,配置输液床12张和心电图机、制氧机、雾化机等医疗设备,还对原有办公大楼进行了翻新改造。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陆顺安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我们是离乡亲们最近的医生,他们的健康、他们的期盼,就是我最关心的事情。”陆顺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余年来,他从一位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到成为群众的家庭医生,他的足迹踏遍张家营村每家每户,村里一家几代人都曾是他的患者。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陆顺安每年为村里6400余人建立健康档案,为慢病患者建立管理台账,坚持每季度上门随访;在脱贫攻坚中,他与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在诊疗工作中,陆顺安潜心学习中西医结合技术,在用中草药治疗小儿肠淋巴系膜炎、病毒性疱疹、痤疮等方面颇有心得,周边不少群众都纷纷慕名而来;抗击新冠疫情中,陆顺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做好采样、流调、重点人员监测、卡点值守、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抗疫三年中,他常常一出门就是十多天不回家,吃住都在卫生所;在新冠感染诊疗工作中,陆顺安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即使是在大冬天,每次下班,他的衣服都是里外湿透。


面对工作的艰辛,陆顺安从不抱怨,看着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挣钱去了,陆顺安却从来不为所动,因为他最牵挂的始终是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陆顺安自己上山采药,经过加工制作,作为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的外用药,为患者进行热敷。“我自己采的药,从来不收钱,配合其他药物给患者外用,一贴热敷药价格控制在10元,价钱便宜,效果也好。”


看到陆顺安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当地一家企业给卫生所捐赠了3000元伙食费,陆顺安却用这笔钱在诊室外搭起了彩钢瓦“雨棚”,为候诊群众解决了“风吹日晒”的问题。看到搭建起来的“候诊区”,陆顺安非常高兴地说:“有了这个雨棚,疫情防控中,我们可以做到一人一诊室,候诊群众也不用日晒雨淋,一举两得。这个棚,我看,能用个十几年。”陆顺安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地操持着卫生所的工作,力图把一分一毫全都用在群众身上,让全村的群众都能看得起病、看的好病。2022年张家营卫生所门诊量达到2.1万人次,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驿站。


父子接力,守护健康


说到儿子陆艳刚,陆顺安言语中全是骄傲。陆艳刚是三宝街道兴龙村委会卫生所的所长,31岁的小伙,却已经是个有着12年从医经历的“老村医”。据陆顺安介绍,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年纪轻轻就确立了学医的志向,在曲靖医专读了三年的中西医结合专科后,又读了2年大专,并且在曲靖市中医医院进修1年,有了六年的医学生经历,陆艳刚在父亲陆顺安眼里不仅有理论高度还有实践经验,比自己能力更强、潜力更大,这么优秀的儿子,愿意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医生,让陆顺安感到非常欣慰。


陆艳刚刚成为乡村医生的时候,被分配在张家营卫生所配合父亲陆顺安的工作,2021年,由于三宝街道兴龙村委会卫生所业务下滑,陆艳刚作为乡村医生中的党员青年骨干被调派到兴龙村负责卫生所工作。看到兴龙村卫生所的情况,陆艳刚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他一方面筹资20余万元对卫生所进行翻新改造,完善了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让卫生所其余5名医护人员全部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并利用大数据手段完善提升了基本公卫业务,通过2年的努力,兴龙卫生所业绩从垫底变成了第一。


当了12年的村医,陆艳刚说,他一年365天都在上班。“以前我觉得父亲总是忙工作,不顾家,现在自己也当了村医才明白,农村需要医生,能治好患者的病,比做什么都满足。”


2022年11月,三宝街道出现新冠感染阳性病例,陆艳刚临危受命,积极投身辖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作为乡村医生中的年轻骨干,陆艳刚负责全辖区50余名乡村医生的指挥调度,安排并参与流调、采样、样本及人员转运等各项工作,每天接打几百个电话,让陆艳刚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每天夜里除了完成各项协调、统计任务,他还负责回收辖区每一家卫生所的医疗废弃物,并负责夜间的紧急转运工作。最忙碌的时候,陆艳刚72小时没有休息,平时每天能休息的时间仅有3、4个小时,有许多次,他忙碌得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陆艳刚一连十多天不回家,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给母亲一个人照顾。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为陆顺安、陆艳刚父子俩带来了荣誉和口碑。“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麒麟区“最美乡村医生”、“第六届麒麟区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三宝街道张家营总支委员会、兴龙总支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一份份纷至沓来的“光荣”见证着两位父子村医扎根乡村的梦想与坚持,如今,农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陆顺安、陆艳刚父子俩在村医这条道路上的干劲也越来越足,正如他们经常说的:“只要群众健康,我们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截至目前,麒麟区像陆顺安、陆艳刚这样扎根乡村的医生共有373名,分布于全区105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百姓严格把守着“健康大门”。


CopyRight 2016-2022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滇ICP备05005095号-2 滇公网安备53030202000210号 技术支持: 华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