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桑椹日渐成熟,大量上市。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广大群众在野外游玩时把有毒野果马桑果误当成桑椹摘来食用而造成中毒事件发生,在此,紧急提醒广大群众,在野外不要随意采摘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食用!麒麟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依据《曲靖市麒麟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就防止误食马桑果等野果中毒有关注意事项发布预警公告如下:
一、正确辨识,误食后果很严重
(一)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马桑果豌豆大小,初呈鲜红色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外形似桑椹,所以常被当作桑椹而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二)桑椹是桑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据《本草新编》记载,桑椹中含有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
(三)如何辨识马桑果与桑椹?
辨识马桑果与桑椹主要从果形和叶形来区分:马桑果呈球形,叶对生,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桑葚为聚花果,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四)马桑及马桑果中毒表现。
马桑果中毒常见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即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呕吐物中含紫红色马桑果汁或粉红色果渣水,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轻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头昏、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等症状,但神志清楚,无抽搐;重型者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全身反复抽搐等,抽搐时口唇、肢端发绀 ;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昏迷、呼吸抑制、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二、误食中毒,院前自救并就医
误食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马桑果中毒发病较快,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一旦发生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及时将小苏打(碳酸氢钠片)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中洗胃;若没有小苏打,催吐时可用1%的温盐水洗胃,直至呕吐物与饮用的温盐水一致;也可用蛋清洗胃,以减少毒素吸收。同时,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切勿乱服药物,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做好马桑果中毒的应急救治工作准备,健全监测体系,严格落实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对病情严重、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要及时动员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
三、加强科普宣传,提高认识保健康
各镇(街道)和区直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警示、警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针对预防和误食马桑果中毒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尤其在农村及城郊结合部,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温馨提示:建议广大群众,到郊外游玩时不要采食外形似桑葚的野果和不认识的野果,野菜;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避免误食中毒!
麒麟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1 年 4月 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