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部门信息

【普法强基】沿江司法所巧用“普法+”模式 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3-04-18  来源:麒麟区司法局  浏览:4052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沿江司法所聚焦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创新普法供给方式方法,结合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突出主攻重点对象、贴近基层群众,巧用“普法+”模式,法治宣传教育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进一步补齐基层法治宣传短板,不断提升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片2_副本.png


重点群体+普法,实现精细精准。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有的放矢开展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普法效果更加精准、更加突出。利用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春节后返岗高峰的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街道集镇和鸡街两个农贸市场以及就业招聘会、欢送会等人员集中、人流量大的时机,针对务工群体最关心的劳务合同纠纷、拖欠工资问题、工伤维权、婚恋纠纷等维权法律知识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在校中小学师生,重点以开展教师法律风险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教育,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双下降”;针对辖区企业积极开展“知法明理、平安务工——送法进企”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法治素养、法律意识。截至目前,沿江司法所联合各中心(办、所)针对不同群体共开展13场法治宣讲(传)活动。


 图片4_副本.png


人民调解+普法,传播法治思想。结合当前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人民调解+普法”服务行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坚持“谁调解、谁普法”原则,以调解案件本身为基础,在矛盾纠纷发生处精准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为当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咨询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协助申请法律援助,确实为当事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帮助,增强当事人法治意识,促进群众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真正实现以法促调,以调促宣。在工作实践中,对拒绝调解、达不成协议、终止调解的,引导其依法通过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提醒其严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表达诉求、解决纠纷。2023年一季度,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件。


 图片5_副本.png

 

心理矫治+普法,打好婚姻保卫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工作,邀请曲靖市培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部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及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同步开展“送法进家门”活动,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当事人心理健康意识和控制、管理情绪的能力,培养理性思维与平和心态,提高家庭成员依法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帮助解开心中“疙瘩”、放下思想“包袱”,对婚姻家庭矛盾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避免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案事件。


 图片8_副本.png


“两类”人员+普法,防范重新犯罪。聚焦特殊群体中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强化“两类人员”监督管理措施。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在管社区矫正对象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法治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开展训诫、警告、重新犯罪、收监执行等警示教育。依托“钉钉”APP向在册在管社矫对象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致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命案防范等普法宣传资料,警示社区矫正对象理性处理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日常管理措施,不定期开展信息化核查和实地走访,督促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矫正规定,服从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针对刑释解矫安置帮教对象,依托村(社区)综治力量,采取不定期电话核查走访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用政策、法律情理进行教育引导,积极帮助刑释解矫人员尽快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树牢守法意识,从自身做起,维护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


CopyRight 2016-2022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滇ICP备05005095号-2 滇公网安备53030202000210号 技术支持: 华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