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6 来源:麒麟区人社局 浏览:3515
5月6日,立夏节令。《历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春日匆匆、时光冉冉,不知不觉间,春天的姹紫嫣红已然褪去。草长莺飞、万物生长,世间开始了另一番繁荣景象。生命之绿、粉墨登场,处处红果绿瓜,亦是一片蛙声蝉鸣。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图书馆拓展空间里,区人社局青年聚集于此,开展我国传统技艺植物拓印、线装书装订的学习实践,拉开了夏天的火热节奏。初夏,在柔柔的夏风中,噙满心中暖暖的思念,带着青春的萌动,慢慢成长。人社青年就地取材,走进图书馆花园中,亲手采摘绽放的花朵、嫩绿的树叶、草叶,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案,感受中国传统草木拓印文化魅力。
据历史文献记载,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两千年,重要大事记载便已被镌刻于骨板或青铜,亦有刻于砖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图像者,唯用于长篇碑文最多之质材当推石料。植物拓印的历史更加悠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产生到了周代,周王祭祀先帝时所穿的黄色祭服就是利用栀子植物所染制而成,云南先民更是聪明有嘉,早先化学染料还未出现前,云南先民就会使用当地植物、树叶、草叶在土布上捶打拓印,制作花布穿用。通过植物拓染、蜡印等工艺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将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转换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语言,使其在当下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在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许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人社青年“学员”们学习得格外认真。许萍老师植物拓印染色的灵感来源于古籍。《周礼·地官·司徒》掌染条下注日:“染草蓝蒨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蒨以染赤,象斗染黑。”这里“蓝”——蓝草,“青”——蓝色,“蒨”——茜草,可染红,“象斗”——橡树果实之托,含有丰富鞣酸,与青矾媒染得黑色。古代《荀子·劝学篇》中最为著名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的颜色,“蓝”——蓝草,蓝草有菘蓝、马蓝、蓼蓝等。
为了起到防虫、驱虫的效果,许萍老师在植物染料中加入黄檗、红丹等材料。为了保证环保无害,许萍常常选用许多天然成分的食品比如红茶、咖啡,药材红花,栀子,甚至废弃物,比如板栗壳,石榴皮,核桃皮泡水萃汁作为染色材料。
拓印的图案可以保存在衣服上,饰品中,更多的“作品”是要印在中国传统宣纸上,一页页合拢,进行“线装”。“线装书”又是另外一门中华文化传世“绝学”。
许萍老师研习的我国古代的线装书技艺,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轻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其中不少古旧线装书,可视之为文物,非常珍贵。“为古籍续命,为文脉留根。”“毫米与千年,全在指尖”是许萍老师精湛技艺的完美呈现。
携时光的潋滟,醉麒麟山河锦绣,在染指流年间,落得满心清欢。以花为媒,以书为介,在岁月的长河中,行一段青葱远陌,期盼雨打寥廓。立夏,人间草木飘香依依,清风徐徐惹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