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麒麟区司法局 浏览:3257
近年来,麒麟区益宁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阵地为基础,以机制为保障,聚焦“三下降一扭转”目标,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力打造人民调解“五抓五强”模式,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激活党建引领人民调解“新引擎”,增强城市治理体系“新活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有力维护区域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一、抓组织领导,强责任落实。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的化解质量和效能,益宁街道坚持“党建+人民调解”,成立由司法所牵头,党员领导、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人民调解中的作用和力量,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研讨调解难题、磨砺调解技巧、督导问题落实,构建起“党委统一抓、支部重点抓、党员真行动”的三级组织架构。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极大激发了人民调解队伍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全面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二、抓阵地提升,强精细服务。街道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了街道矛调中心受理工作站,采取“前接后调”工作模式,及时受理办事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分级分类进行化解,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够获取解决途径、诉求需要得到有效合理处理。并拓展矛盾纠纷处理渠道,在社区规范化设置“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在各居民小组设小组调解室,实现街道、社区、小组三级调解组织全覆盖,强化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政治素养、责任担当和服务能力,推进阵地规范化建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抓队伍建设,强工作合力。街道组建由律师、社区民警、“五老”、“乡贤”、妇女代表、网格员为成员的兼职调解队伍共131名,2023年新增2名专职调解员,每年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项培训不少于2次,采取模拟案件卷宗评比、解析调解成功案例、法治知识测试等方式,提升调解水平素养,夯实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为解决好夜间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维稳需要,街道矛调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化解和跟进矛盾纠纷,按照矛盾纠纷跟进“不过夜”工作原则,对当天受理的矛盾纠纷及时跟进处理,依照矛盾纠纷类型和风险等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将信息推送至社区,形成闭环管理。
四、抓机制完善,强多方协同。围绕“对内完善机制、对外强化协同”的工作要求,司法所推动部门整合资源,加强协同配合。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融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律师咨询于一体的“闭环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与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疏通“派出所事前受理、司法所事中调处、其他部门介入处理”的调解服务链条,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工作研判会,分析掌握人民调解案件的类型、纠纷特点、行业领域的苗头、信号,及时了解潜在矛盾点,形成下一步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工作指导性意见建议,提高从源头预防和化解风险的针对性。
五、抓多调联动,强提质增效。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深度融合,创新“警调对接”、“三所对接”等调解新模式,打造“和事佬”郭磊调解工作室,在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巩固提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依托“所所对接”工作机制,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法网案件办理深入推进,打造多元调解室1间,网络线上调解室1间,个人调解工作室1间,吸收经验丰富的法官、执业律师等工作经验丰富人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工作合力。自2020年以来,发放各类法治宣传教育资料5000余份,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已受理诉前委派案件100余件,调解成功60余件;法网案件40余件,调解成功30余件;法官、执业律师参与重大疑难案件20余次;调解成功率95%,涉及金额6000余万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益宁、平安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