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6 来源:区司法局 浏览:1767
各司法所,局机关各科(室),中皓公证处:
现将《曲靖市麒麟区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8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曲靖市麒麟区司法局
2023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曲靖市麒麟区司法局优化法治化
营商环境8条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能动作用,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据曲靖市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安排,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一、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法治保障
组织开展法治督察,层层督促落实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市县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工作机制任务清单》和《曲靖市麒麟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重要举措任务清单的通知》,改进提升基层法治环境。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中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指标的落实,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治理水平。优化司法所职能定位,持续推进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水平,发挥司法所点多线长面广优势,协同推进基层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质效,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效率
针对市场主体关切的权益保护、政务服务管理、监管执法等难点和痛点,找准切入点。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要和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推进“小快灵”“小切口”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不断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的意见。
三、强化协调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组织开展全区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大评查,全区每年评查案卷数不少于100件。规范行政执法,持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行政执法公示事项清单》《音像记录事项清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等“三项制度”,督促指导区直各部门动态调整、完善。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严格落实涉企检查报审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持续推进全区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应用,实现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网络化、电子化。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运用。聚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集中纠治“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粗暴、执法“寻租”等突出问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四、优化整合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资源,提升利企便民法律服务水平
广泛推广应用“云南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动员企业入驻平台,积极引导企业访问平台,使用智能咨询、人工咨询、合同审核、法治体检报告等功能。优化涉企公证服务,进一步规范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在云南省曲靖市中皓公证处试点开通涉企“绿色通道”,设置专门办证窗口,安排公证员“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优化公证办理流程,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
五、加强“政企联动”,服务企业发展
与1—2家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项目化、组团式、互动式优化拓展法律服务,打造“云企走出去”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持续深入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实现全区律师事务所根据区工商联、商会(协会)的需求100%对接,100%覆盖服务,100%开展“法治体检”。转变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切实减少繁琐证明,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
六、深化大调解格局建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推进全区商会(协会)调解组织建设,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在镇(街道)设立诉前委派工作站,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联动。充分发挥镇(街道)调解委员会的龙头作用,加强中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全区行政执法部门对政企纠纷案卷进行评查,对发现因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不依法办事、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形引发矛盾纠纷的进行深度排查复盘。
七、优质高效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行政复议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全区14个行政复议代办点的职能作用,让企业就近、就便申请行政复议。利用“掌上复议”小程序,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申请行政复议。应用全国行政复议平台实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逐步实现行政复议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对企业申请行政复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告知,避免企业多次往返。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压缩审理时限,充分利用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让行政复议成为解决涉企行政争议的首选方式。
八、加强企业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依法治企
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的宣传。在“麒麟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法强基·优化营商环境”专栏,推送微视频,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将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纳入区直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压实普法主体责任。加强与工商联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民营企业法治需求,深化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法律三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