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2 来源:沿江街道 浏览:3035
小时候,看到走村串寨炒爆米花的师傅,就会一起围观。当听到要“放炮了”,赶紧躲得远远的,还捂住双耳。当然,也有胆大的不以为然,走进长长的“水乡街子”,寻找儿时的乡愁记忆,也看到久违的炒爆米花的老师傅。


“我叫银敦高,老家是四川的。在水寨租房子住,大儿子读高中了,小儿子跟随母亲在老家读书。我传承这门手艺有几十年了,在‘水乡街子’每天能卖出十多公斤,每公斤15元——现在的年轻人都看不上这个行当,因它不能养家糊口,无人愿学习传承,快失传了。”银师傅还是高兴地说。市场管理人员根据情况,每天收取一、二十元的管理费。来到两个修鞋的老师傅面前。

“我每个街子都来赶集,主要帮人家修修雨伞、补补鞋子,收入多到90元,少到30元,摊位费市场就没有收取了。王桥林今年63岁,是益宁街道的,修鞋营生已经37年了。

另一位老师傅叫雷吉有,是新发村人,从小就小儿麻痹。今年65岁,从16岁开始学艺,因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就围绕百姓生活所需,学习帮助村民做做布鞋、修修皮鞋等维持生计。现在,虽然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但老人还是闲不住,每个街子都来摆摆摊,一来挣点零花钱,二来也见了世面开了心。俗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需要这些手艺人啊!

一位新圩社区九组78岁的女老人说:“儿子租水田种藕,在田头地脚有不少旱地,荒废觉得太可惜,就翻挖出来种植白菜、玉米等。田地多,儿子忙不过来,我就替他们将蔬菜拿到‘水乡街子’来卖,每天收入也有三、五十元。”

“在沿江农贸市场里摆摊,因为涉及摊位费、水电费等,所有商品的价格就普遍高一点。就像玉米,在农贸市场内买要6元一公斤;而在‘水乡街子’买,就只需要4元一公斤了,整整相差2元钱。所以,老百姓都喜欢在‘水乡街子’买菜,既方便又便宜。”

据悉,沿江街道“水乡街子”自6月7日开张以来,坚持每周的周一、周五赶集两天。设置摊位500余个,其中,固定摊位200个、“爱心摊位”300多个,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销售自产的蔬菜,提高生活质量;也方便曲靖市民及各地游客购物,选择自己满意的土特产品。

水乡街子解决了老百姓卖菜难买菜贵的难题,让老百姓田头地脚的蔬菜、河道沟渠的小鱼小虾、山上的菌子山毛野菜等,都能趁新鲜就近在街子出售,既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质量,还和谐了社会。”市场管理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