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麒麟云 浏览:2605
近年来,建宁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全、快、近、优、联、实、乐”七字诀为抓手,构建全覆盖、高效率、零距离的服务体系。通过整合58项政务事项、设立综合窗口、下沉资源力量、推行“三色管理”等举措,实现民生事项“社区直办”、问题“快处快结”、服务“家门口可达”。同时,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打造特色社区品牌,发动无职党员认领岗位,联动新业态群体,并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推动信访量同比下降53%,切实将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全”字兜底强覆盖,多元服务暖民心。建宁街道以“服务内容全覆盖”为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矩阵。梳理58项政务进驻事项,涵盖党务、政务、法律等七大类高频需求,实现医保养保参保、证明开具等民生事项“社区直办”。通过压缩办公空间、扩建群众活动阵地,推行“街道集中办公—社区代办跑腿—网格上门服务”三级联动,确保服务无死角。严格执行村级组织证明事项准入制,依据《曲靖市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规范办事流程,让社区干部从“开证明”转向“办实事”,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境。
“快”字提速优流程,高效服务减等待。以“快办快结”为突破口,街道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多部门业务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群众办事环节压缩50%以上。14名副科级领导包保103个小区,化身“接访员”“协调员”,通过“院坝小凳子”民情恳谈会,累计开展53场次、解决问题263件,实现“问题发现快、响应快、处置快”。社区建立错时延时服务、“全岗通”业务制度,打造“流动党群服务站”,推动服务从“单一窗口”向“一岗多能、全域通办”转变,让群众“少等待、少跑腿”。
“近”字为纲筑阵地,服务前移零距离。秉持“服务就在家门口”理念,街道将资源、力量、平台“三下沉”,建成14个代办点、4个“银发服务站”、40余个居民活动阵地,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依托“建宁e通”平台与“微心愿”机制,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闭环管理,累计受理群众咨询求助1387件,实现“生活小事不出小区、文化活动就在身边”,让服务触手可及、温暖可感。
“优”字增效细治理,精准施策筑平安。聚焦“精细化治理”目标,创新“三色管理”模式,将229个网格划分为1034个末端防处单元,配备1617名网格员和1034名“吹哨人”,构建“红黄绿”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隐患“全感知、早发现、快处置”。以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推行“房东卡”制度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织密基层平安防护网,推动社会治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升级。
“联”字聚能汇合力,多元共治强协同。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打造“一小区一特色”治理品牌:祥和社区“银发志愿服务队”发挥退休党员余热,参与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瑞和社区构建“一老一小”服务圈,整合托育、养老资源;车站社区“五老爱心联盟”搭建“夕阳红”服务平台;平安社区“医体融合体验馆”实现公益医疗服务进小区。通过“党建+自治”“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凝聚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形成“大事共商、难事共解、实事共办”的共治格局。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部署,推进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网约配送三方共建,做好“十好十心服务”,推动“骑手有好型社区”打造,凝聚关爱与多元共治相融合。
“实”字为本惠民生,纾困解难践初心。以“实打实惠民生”为准则,搭建“线下小板凳议事会+线上建宁e通”双向沟通渠道,推行“群众说事、党群议事、社区办事、大家评事”工作法,累计发动群众参与解决重难点问题400余件。建立“包保联系—民情恳谈—问题办结—效果回访”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根据每个社区工作实际和党员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设立网格先锋、思想政治、经济发展、平安法治、 民生服务、精神文明六类岗位,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目前共有608名无职党员认领岗位,占比31.6%。
“乐”字润心增活力,文化赋能聚合力。紧扣“一老一小”需求,建成云南泓闲养老服务中心、卓尔托育中心等4个示范项目,打造“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服务标杆。坚持“工作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结合小区实际开展“群众生日会”“米线节”等特色活动,常态化开展党群议事会,由居民商议解决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群众更愿意走出房门。目前共开展走访服务126次、解决问题239件,同步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3%,实现“服务有温度、治理有活力、群众有归属感”。
建宁街道以“七字诀”破题基层治理,核心在于将“群众可感可及”作为标尺。从“问题找上门”到“上门找问题”,通过“全岗通”“民情恳谈”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以“快办”“近办”“优办”为抓手,推动服务流程再造、资源下沉,实现效率与体验双提升;通过“联”字纽带激活多元主体,让“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以“乐”字浸润文化生活,以“实”字夯实民生保障,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图文:赵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