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沿江街道 浏览:1408
走进大龙马房民宿村的“四合院”,一支中老年川渝合唱队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着节目,有吹拉弹唱的伴奏小乐队,有能歌善舞的小分队。“从七月份开始,四合院的18家民宿全部对外营业,住着旅居客上百人。”大龙社区副主任李志伟说。环境提升改造后,居民创业创新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飙升。
“去年,看着女儿家办民宿,同在一个村子里,心里着实发慌,但也没有办法啊?因为四合院里到处是泥塘杂草。”雅庭民宿陈建红老人毫不避讳地说。来了许多游客,看看公共环境太差了,设施又不配套,转身就走了。今年,硬化绿化和亮化后,环境好了,家家都住满了客人。
大龙社区创新“支部领、党建兴、一园生九金”乡村振兴模式,发展“民宿村”等几大版块,引导兴办起民宿50多家,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以前办个民宿经营许可证,得特意跑十多个部门,前后半年时间还办不好。现在好了,在大龙社区‘一个窗口’几个小时就能办理完,太方便了。”刚办完业务的仁和民宿聂云平赞不绝口地说。
这一便利,源于在推进民宿村的建设中,社区推出了精细化的预约服务,明确每天预约服务时间为8:30至20:30,包括周末假日。为让居民熟知这一举措,社区不仅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居民小组都张贴醒目的预约服务公示,还发动网格员进村入户宣传,确保每家每户知晓。
“你好,想咨询一下,民家办理需要带什么材料?”预约电话里,工作人员晏春燕耐心解答着各类问题,提前告知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居民“跑空趟”的情况。
对于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社区更是送上“暖心上门服务”。陈建红不识字,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带着表格和设备上门,全程帮他办理完手续。
从“外出打工”到“居家民宿”,从背井离乡“打工妹”到顾家挣钱“当老板”的“蝶变”,让大龙社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倾听民宿“旅居客”关于购物、快递、公交、娱乐、就医等诸多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让“一个窗口、零距离”的服务惠及更多人,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共同擦亮大龙马房民宿村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