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麒麟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云南麒麟产业园区越州化工
园区企业(项目)安全准入条件(试行)》的通知
麒园管发〔2023〕2号
园区各科室、中心,园区各企业:
《云南麒麟产业园区越州化工园区企业(项目)安全准入条件(试行)》已经园区党工委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云南麒麟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26日
云南麒麟产业园区越州化工园区企业(项目)
安全准入条件(试行)
一、符合国家、省、市、区项目准入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符合国家、地方相关危化品的管理法规及技术要求。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仓库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625-2000)等要求。
三、所有入园项目必须符合精硅及深加工产业、精细煤化工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产业、合成材料的产业发展方向。
四、所有入园项目不能涉及园区“禁限控”目录中的危险工艺。
五、禁止引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订)》中淘汰类的化工项目,严禁采用列入《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应急厅〔2020〕38号)的禁止类、限制类、淘汰类的化工项目和工艺技术设备。
六、引进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应当来源合法、安全可靠,严禁建设采用异地淘汰的化工工艺技术项目。属于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应取得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七、严格限制新建涉及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硝酸铵、氯酸铵、高氯酸钠、高氯酸钾、过氧化氢等存在爆炸性危险化学品以及涉及硝化工艺、剧毒化学品生产的项目。
八、所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建设项目,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HAZOP分析和SIL评估,新建装置不得利旧。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的间歇、半间歇反应的精细化工建设项目,应在项目立项前完成反应风险评估,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九、反应工艺风险评估等级为1-2级的,可直接引进;反应工艺风险评估等级为3级的,若实现自动化投料和无人工厂,且重大危险源数量不超过1个,可酌情引进;若自动化程度较低或重大危险源数量大于等于2个的,严格控制引进;反应工艺风险评估等级为4-5级的,原则上不予引进,属于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的可报市级研究审议。反应工艺风险评估等级为3级的项目,必须至少配备2名安全注册工程师。
十、考虑到多米诺半径影响,反应工艺风险评估等级为3级的项目占园区企业总数(或用地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园区企业(或用地面积)的15%。
十一、所有拟引进的含危化品使用或生产的化工项目必须配备具有化工专业相关背景、且具有相应学历要求的人员担任安全负责人。
十二、化工项目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融合应用。涉及合成氨、电解(氯碱)、硝化、氯化、氟化、过氧化等高危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具备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
十三、符合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仓库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法规、标准,通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逐步实现水清气净。具体包括:
1.所有企业进驻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实施建设。
2.大气环境保护。
(1)在周边种植浓密乔木类植物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少于10m(对特征污染物具有抗性或吸附特性的树种),用以吸收对周边居民有害的气体,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源对周边居民的伤害。
(2)根据绿美园区建设要求,经生态环境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绿化率不得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厂区范围界线与居住、村庄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之间设宽度不小于50米的绿化隔离带;厂区与周边村庄的安全防护距离必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估中要求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3)生产、运输、储存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必须经过处理满足大气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后方可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
3.水环境保护。
(1)为防止危化品的生产、储存会对饮用水源造成影响,园区内任何项目的进驻必须符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2)厂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区内含有危化品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园区发生事故时,应关闭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3)必须严格控制园内企业污水排放、废气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园区职能科室(中心)应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以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4)在连接选址的河涌、水渠设闸门,发生事故时及时关闭。
4.土壤环境保护。要采取相当的隔水措施,防止危化品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同时,为避免有毒物质渗入地下,规划建议尽量较少存放有毒液体。